《曲阜市石門山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于2024年11月29日獲曲阜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批復文號:曲政字〔2024〕45號)。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有關規定,對規劃成果進行批后公布。
一、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包括石門山鎮鎮域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兩個層次。
鎮域層次為石門山鎮行政轄區內的全部陸域國土空間,總面積85.20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包括鎮駐地城鎮開發邊界圍合區域、衡廟工業園城鎮開發邊界圍合區域和北部慢城城鎮開發邊界圍合區域,總面積1.29平方千米。
二、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三、規劃目標
以“生態慢城·幸福石門”為目標引領,統籌文化慢城核心區、鄉村振興引領區、文旅融合示范區、精致城市生態區“四區同建”,強力推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至2025年,慢城農旅特色鎮招牌進一步擦亮。三條空間管制控制線全面落地,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不斷優化,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善,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效,人居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
到2035年,農業、生態、城鎮等各類功能空間布局更加合理,資源要素利用更加高效,生態慢城的魅力更加彰顯城鄉融合發展更加深入,國土空間治理更加智慧,全力建成儒鄉文化特色彰顯的魅力石門。
四、規劃主要內容
(1)明確發展定位。規劃確定石門山鎮的城鎮性質為:慢生活休閑旅游名鎮,以山水儒客為底蘊、集現代農業與綠色制造于一體、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精品示范鎮。
(2)嚴守國土空間安全底線。到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580.98公頃,占鎮域國土面積的42.03%;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27.27公頃,占鎮域國土面積的5.01%;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28.57公頃,占鎮域國土面積的1.51%。
(3)優化國土空間安全格局。落實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和上位規劃有關要求,統籌全域生態、農業、鎮村空間,構建“一廊兩帶、四區六點”的總體開發保護格局。
一廊:沿國道G104的城鎮綜合發展廊。
兩帶:鎮政府南星吳路城鎮服務帶、丁莊至石門山景區旅游文化帶。
四區:康旅休閑發展區、文化生態體驗區、高效農業種植區、林果綠色示范區。
六點:分別為南部城鎮綜合服務、北部旅游綜合服務兩個一級功能節點和儒客文旅、現代物流、建材加工、鑄造材料四個二級產業點。
(4)明確分區與用途管制。統籌農業、生態、鎮村空間,優化空間格局,將石門山鎮鎮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5個一級分區(鄉村發展區細分為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和林業發展區3個二級分區),實施差異化管控。
(5)優化國土空間用途結構。高效保障農業用地。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將非農建設、造林種樹、種果種茶等各類占用耕地行為統一納入耕地占補平衡管理。統籌安排各類農業用地,合理安排設施農業建設用地,保障農村道路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保障農業生產空間。系統提升生態價值,落實造林綠化空間,加強林地、水域等重要生態用地保護,保障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合理調整農用地結構,保障農業生產空間。至2035年,耕地面積保持穩定,園地、草地等其他農用地合理減少,保障石門山鎮農產品種植需求。嚴格保護生態用地。按照山水生態格局總體穩定的原則,構筑生態安全網絡,重點保護林地、河流、等生態敏感區,加強沿河沿路沿田的林網建設,穩定陸地水域面積不降低,嚴格控制對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自然保護與保留用地開發。至2035年,林地、草地、陸地水域等生態空間保持穩定。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在保持建設用地總量平衡前提下,利用低效用地盤活、零散企業騰退等途徑,提高建設用地畝均產值。至2035年,合理增加城鎮用地,有序減少村莊建設用地。落實國道G104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適度增加區域基礎設施用地。
(6)完善國土空間支撐體系。整合梳理鎮域交通體系,加強對外交通銜接,優化內部交通網絡,高效便捷銜接區域干線公路網絡,提高交通運輸效率。規劃形成“井”字形對外交通干網體系和“三縱七橫”鎮域縣鄉道次級體系。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向鄉村地區延伸,建立“鎮區-中心村-基層村”全域覆蓋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文體活動、學習教育等社會服務,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城鄉一體,打造高品質城鄉生活空間。合理制定市政設施規劃標準和建設質量,著力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構建覆蓋全鎮域的污水收集處理體系,打造高效的供電系統,布局融合、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節能環保的環衛處理設施,全面提升基礎設施保障水平,打造綠色共享的施政基礎設施體系。構建以防為主、抗救結合、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體制機制,優化綜合防災應急體系,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形成多方參與的社會化防災減災救災格局。鎮域形成適于避災、抗災、救災和防災的布局結構。健全城鎮的生命線工程系統,重點加強防洪、消防和抗震的建設。
附件:曲阜市石門山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主要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