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近日,曲阜市陵城鎮學院社區活動現場暖意融融,熟悉的旋律伴著歡聲笑語,一場民族文化交流活動在此溫馨上演,處處透著“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濃暖意。
活動伊始,社區的“民間小藝術家”們率先登場,一連串精心打磨的“拿手好戲”瞬間點燃氣氛:賈心墨伴舞《如愿》,輕盈的舞步里藏著對美好生活的滿滿向往,聽得人心里暖暖的;宋余越唱響《多想還小》,純真嗓音像顆糖,勾起在場觀眾對童年的甜蜜回憶;古箏聲起,琴弦輕撥間流淌出古典韻律,與周圍的歡聲笑語相映成趣;詩朗誦更是飽含深情,字里行間滿是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臺下掌聲一波接一波,來自新疆的朋友們也跟著點頭微笑,眼里滿是被熱情感染的光亮。
隨后,新疆朋友們的表演成了全場焦點。熱情的舞蹈旋起時,舞步像綻放的花朵;悠揚的歌聲響起,帶著天山腳下的爽朗與真摯。他們跳得投入,臺下觀眾忍不住跟著節奏拍手,有人還悄悄學著比畫幾個動作?!澳茉谇犯惺艿竭@么濃的熱情,太開心了!”表演結束后,色麥提江·依克木擦著額頭的汗笑著說,“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就像在自家院子里熱鬧,親得很!”。
“特意安排兩地節目同臺,就是想讓大家‘你演我看、我展你賞’。”陵城鎮文化站站長孔麗華說,看著臺上臺下這么融洽,打心底里高興,“不光是看個熱鬧,更是讓大伙兒實實在在感受文化交融的美,把‘一家親’的念頭往心里扎得更深些?!?/p>
曲阜的“家”文化本就不分地域。以此次活動為媒,讓新疆同胞的民族風情與本地的“詩書禮樂”輕輕撞出了共鳴。這正契合孔子倡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理念,當不同民族在社區舞臺上共同展現風采、相互致敬時,便是對“天下大同”理想最生動的當代演繹。
從尼山書院的晨鐘,到天山腳下的牧歌,千里之外的文化在社區舞臺相遇,最終都化作“一家人”的溫暖。這場活動早已不只是一場演出,它以最質樸的方式彰顯著根脈相連,才能讓“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精神與各民族的智慧之光相互輝映,共同譜寫新時代的和諧篇章。
下一步,陵城鎮將繼續在社區、村里舉辦文化小聯誼、民俗體驗活動,讓“一家親”的暖意融進街坊鄰里的柴米油鹽。同時結合本地的儒家文化,讓各族習俗與鄉土特色自然融在一起,共建“陵風儒韻 宜居新城”美麗畫卷。(孔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