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那些荒廢院落荒草叢生,又亂又臟還藏蚊蟲,現在清理后種點菜規整多了,今年又新修的柏油路,出門腳不沾泥,村里越來越干凈啦,日子也越來越舒坦了!”近日,曲阜市陵城鎮張莊村村民王常明站在新修的村道上,望著整潔的村容和暢通的道路,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張莊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通過整治荒廢院落實現“騰籠換鳥”,用活土地增減掛鉤政策資金反哺修路,形成了環境持續提升的良性循環。
過去的張莊村,不少院落因村民外遷長期閑置,斷壁殘垣間雜草瘋長,不僅占用土地資源,更成了影響村容村貌的 “污點”。“村里荒廢的宅基地有十幾處,有的墻體倒塌,有的成了垃圾堆放地,夏天蚊蠅遍地,村民路過都得繞著走,大家對此意見很大。”張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新建介紹,這些荒廢院落不僅拉低了村莊“顏值”,制約著人居環境的改善,更制約著村集體的發展。
張莊村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以整治人居環境為突破口,精準靶向荒廢院落這一痛點,在村民積極配合下,對十余處閑置宅基地實施集中清理,不僅消除了村莊“疤痕”,還將集約出的土地變成了集體增收的“金疙瘩”。在鎮村建設辦公室積極協調下,將復墾出的20余畝閑置地塊所節余的指標進行市場交易,獲得了鄉村建設專項資金。政策紅利很快轉化為發展動能,張莊村憑借項目資金,以及治理廢舊老窯廠、修整河灘地帶來的集體收入,將資金“活水”精準引向村民最期盼的道路改造工程。施工隊克服場地狹窄等難題,完成1.6萬平方米主路及戶戶通瀝青鋪設,曾經坑洼泥濘的“搓板路”,變成了暢通無阻的“舒心路”。
張莊村以環境整治為起點,成功實踐了從盤活資源到政策反哺,再到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打通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效益”的轉化通道,描繪出一幅環境與民生同步改善的多贏局面。
這場始于環境整治的“鏈式反應”,是陵城鎮以精準施策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的一個成功縮影。如今,小廠村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東郭村引入“鄉村振興合伙人”模式硬化大街小巷、翻修村委大院,陵南村打通三條通崇德大道的生產路,無論是環境之美、產業之活還是民生之便,都詮釋著“宜居宜業”的豐富內涵。“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廣張莊村的成功做法,堅持因村施策,并著力健全長效管護機制,確保美麗鄉村不僅能建得好,更能守得住、長受益。”陵城鎮人大主席李騎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