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需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必須面向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基本國情。我國是人口大國,14多億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這是基本國情。我國也是農村人口大國,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9435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6478萬人,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3%。農村人口總數大、占比高是主要特征,城鄉間人口流動趨勢呈現出從單向城鎮化向雙向流動的過渡,受鄉村振興政策吸引農村勞動力返鄉回流趨勢明顯。因此,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必須立足人口規模巨大的現實基礎和城鄉人口結構復雜的基本前提。
城鄉融合發展必須面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的期盼,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通過打破城鄉二元對立,彌合城鄉空間資源不對等的所帶來的巨大差距,促進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營造平等公正的發展環境。此外,城市基礎設施逐漸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逐漸向農村覆蓋,城鄉居民消費互動也逐步深化。4億多農民的農村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通過實現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縮小城鄉發展差距,邁向共同富裕。
城鄉融合發展必須面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內在要求。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在這一過程中,物質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此外,還需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的城鄉融合發展,致力于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城鄉在空間結構上的緊密性為二者提供了互補發展的先天條件,一方面以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為抓手,另一方面以文化繁榮發展為引領,城市提供技術與市場,鄉村守護生態與傳統,最終實現詩意棲居與高效發展的共贏。
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堅持綠樹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和環境就是民生的價值取向。城市人口密集、社會經濟活動頻繁,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強度大,而鄉村擁有豐富的山水田園風光和自然生態資源,但整體性生態價值轉化困難,生態產品的價值構建能力不高。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能夠更好實現綠色發展方式轉型,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形成共建共享的城鄉生態格局。
城鄉融合發展是穩固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石。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的現代化道路迥然不同,堅持以和平發展為基礎,最終實現合作共贏和共同發展,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和平發展,不僅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更需要穩定的國內環境。城鄉融合發展,能夠讓廣大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孟萬昕 中共曲阜市委黨校函授站副主任、講師